病*解读系列(3):HHV-6、HHV-7
病*
HHV-6、HHV-7
人类疱疹病*6型(humanherpesvirus6,HHV-6)是年从淋巴细胞增生及AIDS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首次分离出来的新病*。
HHV-6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病原体,健康成人中约有60%-90%可以检出抗体。它的首次感染多发生于1岁以内,发病年龄高峰在6-9个月。随着年龄的增长,HHV-6抗体的阳性率明显升高,2岁时几乎所有儿童均被感染。
HHV-6的原发感染发生在婴幼儿时期或免疫缺陷的病人,成人很少发生原发感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免疫功能减退时,潜伏在体内的HHV-6被激活而导致持续的感染。重症者出现婴儿玫瑰疹(即第六病),常突然发作,伴有高热。
HHV-6感染与幼儿急疹、器官移植后并发症、AIDS以及人类某些肿瘤的发生有关。
人疱疹病*7型(humanherpesvirus7,HHV-7)和HHV-6(humanherpesvirus6,HHV-6)同属人疱疹病*β亚科。
HHV-7是年由健康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出来的新疱疹病*,HHV-7原发感染发生在儿童期,但略迟于HHV-6的原发感染,婴儿出生3年后大部分HHV抗体阳性,健康成人血清抗体阳性率60-90%以上不等。儿童感染常见,约有70%发生于5岁之前,6个月-2岁为感染高发时期,剩下30%发生于成长期间,随年龄增长人群感染率逐渐升高,在成人时达到最高。
目前研究表明,HHV-7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如幼儿急疹、玫瑰糠疹、肝炎、神经系统损害和移植后并发症。
病症体征
HHV-6具有疱疹病*的典型形态学特征。成熟的、有包膜的病*体直径为-nm,内有一电子密度高的、不规则的核心,直径约为65nm。核心外依次为衣壳、内膜和包膜。病*衣壳是由个壳粒组成的20面体立体对称结构。
——
HHV-6的原发感染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感染后大多无临床症状,少数可引起幼儿急疹。幼儿急疹是幼儿常见的热性发疹性疾病,在医院就诊的儿童中占10%-45%。临床表现为患儿突然发热,体温最高达40℃,可持续3-5d,退热后于颈部及躯干出现淡红色斑丘疹,预后良好,大多无后遗症。HHV-6感染也可引起幼儿急性发热而无皮疹的疾病,偶而亦引起脑炎、重症肝炎、惊厥等合并症。移植后感染HHV-6在实体器官移植移植中的发生率为0-82%,感染高峰期在术后2-4周。
1.发热期常突起高热,持续3-5天。高热初期可伴惊厥。此期除有食欲减退、不安或轻咳外,体征不明显,仅有咽部和扁桃体轻度充血和头颈部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表现为高热与轻微的症状及体征不相称。
2.出疹期病程第3-5天体温骤然退至正常,同时或稍后出现皮疹。皮疹散在,为玫瑰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压之褪色,很少融合。首现于躯干,然后迅速波及颈、上肢、脸和下肢。皮疹持续24-48h很快消退,无色素沉着,也不脱皮。
——
主要是由潜伏的HHV-6再激活或者移植器官带有病*而引起。发热和(或)红疹是感染最常见病症,脑炎或脑病、肝炎、移植排斥、骨髓移植和肺炎。
在器官移植患者中,为克服排异,采用各种免疫抑制剂,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使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从而引发术后各种感染,其中病*感染已成为影响移植器官存活和受者性命的关键因素之一。
HHV-6是移植患者感染合并症最为重要的感染病*之一。常导致肺炎、发热、肝炎、脑炎、胃肠出血、视网膜炎等,加重免疫排斥,导致移植失败甚至累及病人性命。Lewis和Cone等研究了器官移植病人HHV-6和HCMV(巨细胞)感染,阳性率为27%-5l%。感染大多发生于移植后第2~6周,移植后6个月内随时都可发生。与无HCMV及HHV-6感染的病人相比,HCMV和HHV-6感染的移植病人死亡率增加。
AIDS在艾滋病患者,由于HIV和HHV-6均可感染CD4+T细胞,并可在同一细胞内复制,因此会加速CD4+T细胞的裂解,加速并恶化艾滋病的感染过程。
HHV-7是双链DNA病*,与HHV-6高度同源。直径nm,由核心、核衣壳、内膜和包膜组成。基因组长约-kb,由一长约kb的独特序列(U)和两侧长约6-10kb直接重复序列(DR)组成。编码至少84个不同蛋白,包括调节蛋白、结构蛋白和组装蛋白。pp85和89k是其中免疫性较强的2个蛋白。
HHV-7主要利用CD4分子作为其受体感染靶细胞,其他如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硫酸乙酰肝素粘蛋白(HSPG)受体等是否起一定作用目前仍有争论。
大多数HHV-7原发感染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发热多见。HHV-7目前还不能确定与某种疾病直接相关,它可能协同HHV-6引起儿童的玫瑰疹,或者激活HHV-6病*从而引起相关的疾病。
1.幼儿急疹
通常表现为在持续数日的发热后出现皮疹,可持续数十分钟到几天不等。HHV-6通常被认为是幼儿急疹的病因。但在幼儿急诊患者中,可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出HHV-7,并可有抗体滴度的升高,因此推测HHV-7为ES(幼儿急疹)的又一病因。且其热惊厥的发生率高于HHV-6感染。30%的患儿既往有幼儿急疹发作史,两次发作间隔几个月不等。病因学检查可测到人类疱疹病*7型IgG抗体,人类疱疹病*7型DNA及IgG抗体恢复期增高4倍或4倍以上。
2.玫瑰糠疹
许多研究表明HHV-7可能是玫瑰糠疹的原因。在玫瑰糠疹患者病变皮肤、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浆中可检测到HHV-7DNA,而在健康人中则无。
3.高热惊厥与神经系统并发症
患儿出现与幼儿急疹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时,除考虑人类疱疹病*6型感染外,还应考虑人类疱疹病*7型感染的可能性。
4.器官移植
由于HHV-7和HCMV同属于人类融疱疹病*,许多学者研究了在器官移植后的患者发生HCMV病与HHV-7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在骨髓移植和肾移植患者体内发现HHV-7,并提示存在HHV-7感染的移植后患者CMV感染率明显增高,且可与CMV有协同致病作用。
5.其他疾病
除上述疾病外,婴儿肝炎综合征、幼儿玫瑰疹、慢性疲劳综合征和移植后感染等也可能与人类疱疹病*7型感染有关,但仅见于个别报道。
HHV-6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病原体,健康成人中约有60%-90%可以检出抗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首次感染多发生于1岁以内,发病年龄高峰在6-9个月。
随着年龄的增长,HHV-6抗体的阳性率明显升高,2岁时几乎所有儿童均被感染。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在63%-92%的健康人唾液腺中可检出HHV-6特异DNA和抗原的存在,提示唾液腺可能是HHV-6的潜伏感染部位。大多数儿童可能通过接触唾液而感染。
HHV-7感染广泛存在于儿童、健康成人。其感染时间晚于HHV-6,约70%的儿童在5岁前被感染,6个月-2岁期间为感染高发时期。另有30%的感染发生于成长期间,随年龄的增长,人群感染率也逐渐增高,在成人时达到最高。
HHV-7感染的传播途径目前尚不十分明确。HHV-7在唾液腺和唾液中持续存在,因此考虑唾液传播为主要途径。HHV-7也可在子宫颈和母乳中检测到,但是否存在宫内感染和母乳传播尚有争论。
流行病学
实验室检查
HHV-6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急性期可采取病儿唾液、外周血淋巴细胞、气管分泌物等分离病*。快速诊断可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也可用原位杂交、PCR技术、免疫印记等检测病*DNA。
对于HHV-7感染的检测,目前主要有血清学方法,包括中和实验、放射免疫、间接免疫荧光以及EIA等。也可利用PCR检测病*DNA。病*分离可采集脐带血或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HA刺激后,便可作为病*培养细胞,培养10h左右可出现细胞病变。所分离病*必须用HHV-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鉴定。
关于治疗
HHV-6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人体内产生的干扰素能有效地抑制HHV-6的复制。有研究报道磷甲酸、磷乙酸和更昔洛韦(ganciclovir)能有效地抑制HHV-6的复制。但多为离体试验研究,无法对体内药物敏感性作出准确的预测,临床上的应用还很少。
HHV-7健康携带者、轻度或自愈性疾病(PR、ES)患者,可不进行治疗。但对婴儿及免疫受损如器官移植者,则需要抗病*治疗。目前对于HHV-7对抗病*药物的敏感性的报道较少。可选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法昔洛韦等核苷类似物。HHV-7对更昔洛韦的敏感性要弱于HHV-6和CMV。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
图文编辑/排版夏丹宋伟
审校曾志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