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中成药可谓家喻户晓,那就是藿香正气水。但是藿香正气水来源于藿香正气散,而藿香正气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被官方收录的一个方剂,说明在当时已很受重视。原文组方为:“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一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二两,藿香(去土)三两,炙甘草二两半。”原文中记载其服法为:“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
方中重用藿香解表化浊、化湿和中为君。紫苏、白芷辛香发散、外解风寒兼化湿浊;半夏、厚朴燥湿和胃、降逆止呕;此二组助藿香解表化湿,共为臣药。桔梗、陈皮、大腹皮此三味舒畅三焦气机;加上白术、茯苓健脾运湿、和中止泻,此四味共为佐药。姜、枣、草健脾和胃、调和诸药性,并为佐使药。全方诸药相合,共奏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本方制方严谨、配伍精当。配伍特点有二:一是表里双解,既有辛温解表药以发散风寒,又有苦温化湿药燥湿理气和中;二是扶正祛邪,既疏散表寒、化湿祛邪,又健脾补中以扶正。现代由藿香正气散制成的中成药剂型有藿香正气丸、颗粒、胶囊(软胶囊)、滴丸、口服液、藿香正气水等方便携带和服用。临床应用藿香正气散药物可用于很多常见病,下面列举部分疾病说明。胃肠型感冒主要出现腹痛腹泻或者呕吐、肢体酸软等症状,而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较少或者很轻微,如果出现发热则较严重。胃肠型感冒患者一般舌质淡,舌苔白腻或者白润。对于这类患者症状不很严重的单用藿香正气类药物即可,利用藿香正气散的解表化湿和理气和中效果,使外感寒邪得散而又能化体内湿邪;当患者发热或者呕吐较剧的时候,可以联用小柴胡颗粒。每到秋冬季,秋季腹泻(常见于轮状病*腹泻)就会开始肆虐了,根据发病季节和症状、流行病学特征诊断秋季腹泻不难。对于高热及呕吐、腹泻剧烈有脱水症状的患者需要补液。中医认为秋季腹泻一般感受寒湿居多,患儿大多舌苔白腻或白润,藿香正气散对寒湿导致的呕吐、腹泻均有较好治疗作用。秋季腹泻在常规西药基础治疗上加用藿香正气散,对呕吐、腹泻以及发热均有很好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急慢性胃炎患者虽然症状不一,但是对于出现呕吐、腹胀、大便稀溏的患者辨证为虚寒或者寒湿证的均可以在藿香正气的基础上加减配伍合适的药物治疗。对于呕吐较严重的患者,可以联用香砂养胃丸,藿香正气散理气化湿,香砂养胃丸温中和胃,降逆止呕,对于呕吐酸水、食欲不振效果较好。当伴有胃脘部胀闷不适,可用藿香正气散配伍沉香化气片。藿香正气散说明书并没有治疗慢性咽喉炎的功效,但临床证实藿香正气对于部分慢性咽炎患者确有良效。不少慢性咽喉炎患者总感觉喉中有痰不能咯出,甚或胸闷咳嗽,食欲差。舌质淡,苔白或者白腻。中医辨证为痰湿阻滞,藿香正气散的宽中理气化湿效果很好,患者服用后咽喉不适多减轻,胸闷咳嗽等也可缓解。痱子为一种常见于夏秋季皮肤病,婴幼儿及肥胖人容易患。《圣济总录》对其病机认识多为“暑湿蕴蒸,汗泄不畅”。外用可选择藿香正气水,既可以直接外搽患处,也可每次用2~3支兑热水给患儿洗澡效果更好。藿香正气水组方中苍术、厚朴、陈皮、半夏燥湿;茯苓、藿香化湿除湿作用,白芷消肿止痒,辅料乙醇消*杀菌,促进有效成分透过皮肤表层并能预防感染。近代药理研究证明藿香正气水具有解痉、镇痛和广谱抗菌作用,同时藿香正气水对湿疹性皮炎、婴儿湿疹、阴囊湿疹同样具有治疗作用。藿香正气水对真菌也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故外用对手足癣也有一定效果。现今很多人将藿香正气类药物当成治疗中暑的专用药,实际上这种认识并不全面。中医认为,中暑分为阴暑与阳暑,藿香正气类药物治的是“阴暑”。要注意藿香正气水因为里面含有酒精成分,不能与头孢类药物、硝基类药物、镇静催眠药、降糖药物同时服用。总之,藿香正气系列药物在内服外用使用较广泛,安全副作用小,可作为家庭常备中成药。(通讯员刘立红)责任编辑:杨刘敏编审:江柏佐
总编辑:汪俊伟
运营:宿松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ahss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