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糠疹的症状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思路探讨63154
TUhjnbcbe - 2020/6/27 11:18:00

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思路探讨


【摘 要】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破解由于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导致的资源与环境陷入重重困境的难题,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发展新道路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期待。


中国论文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法制


1 我国环境保护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空前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付出了相当的环境代价。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使我国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任务更加艰巨。


*和国家领导人始终高度关注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在第六次环保大会上,提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是当前*和国家事业前进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1]搞好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关键是加快“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三是从主要用行*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办法解决环境问题。[2]


面对日益严峻的污染现状,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法制框架内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是立法机关、理论界、实务界以及环保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建设“两型社会”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已不堪重负。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因此,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指导,积极探索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在全社会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我国已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地位,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态文明能否转化为人们的意识、能力和社会实践,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卓有成效地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知识和生态文明道德与法制的全民教育,提高全民实践生态文明的自觉行为和能力。[3]


首先,应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要反对不符合国情、大肆铺张浪费的行为,大力宣传和提倡生态文明观念,增强全社会成员的环境保护意识、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的责任感。其次,要加强人们的生态道德修养。通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途径,培育生态文明的文化氛围,树立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第三,探索培育绿色消费模式。消费是生产的起点,也是生产的终点。树立适度消费、文明消费和绿色消费的理念,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消费环境。通过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形成绿色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让生态文明之花在每一个有觉悟的公民心中绽放。


2)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在*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仍保持了8.7%的高速增长。但生产扩张与资源消耗、生产规模与环境恶化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要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更新发展理念,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特别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个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循环经济由于其自身特有的“资源化、循环化、高效化、清洁化”优势,成为建设“两型社会”的最佳选择。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其实质就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减轻环境压力,缓解环境和资源约束的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步骤。


立法机关应以现行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基础,加大循环经济立法力度。各级*府作为建立循环经济社会机制的主体,应抓紧制定相关的*策法规,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构建“生产领域内部-消费领域内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之间”不同层次的循环体系,[4]最大限度地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财税、金融、价格等手段,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开展有利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使经济活动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既能满足当代人的物质、环境和社会需求,又为子孙后代的发展预留生存空间,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3)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将绿色GDP列入考核范围。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指出: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烧掉的资源越少越好,留下的污染越小越好。[5]


而长期以来,我国干部的*绩考核过于侧重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全面发展,没有体现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损失和资源消耗成本,助长了盲目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这种干部考核制度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应完善新的*绩观,尽快将绿色GDP纳入*府考核体系。


绿色GDP能够反映经济增长水平,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程度。以绿色GDP作为干部考核的基础,有利于真实衡量和评价经济增长活动的现实效果,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倾向,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唯GDP至上的*绩观,使各级干部能够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筹考虑。


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的探索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在*和*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我国国情,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指导,以加快实现环境保护“三个转变”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环境安全、生态文明”的环境保护战略指导思想,把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等规划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开拓进取,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祖国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为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周生贤.致全国污染源普查对象的公开信[J].环境保护,2008,4:卷首语.


[2]周生贤.落实科学发展观 探索环保新道路[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1:66-68.


[3]张国民,祁维仙.必须注重民众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60-64.


[4]龙正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J].学习与实践,2009,5:140-145.


[5]周生贤.强化环境保护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新财经,2009,7:82.


[责任编辑:杨玉洁]

1
查看完整版本: 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思路探讨6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