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九叔跟医生朋友聚餐,他给我分享了一个故事。
上个星期我坐诊时,进来一名男子(徐某),我抬头一看,发现他的脖子上有红色丘疹,覆盖有白色鳞屑。经验告诉我,他可能有银屑病。
果然,我问诊得知,徐某患有银屑病10余年,发作时会自己口服止痒药,涂抹糖皮质激素类药膏。今年冬天,徐某的皮损越来越严重,全身多处出现红色丘疹、斑块(前胸后背、四肢、臀部、头皮等),部分融合,弥漫分布,泛发鳞屑,有灼热感,自己吃药已经不管用了。
经诊断,徐某患上的是重度寻常型银屑病,且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在进行了心电图、肝功能等一系列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后,我决定给予他司库奇尤单抗治疗。一段时间后,徐某的症状明显好转,皮疹、红斑颜色变淡,皮损、脱屑有所消退,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银屑病是一种折磨人的皮肤病,这名患者忍受了10多年,旁人很难想象他有多痛苦。希望这次治疗过后,他的病情能控制住,重拾开心的生活。
很多人觉得皮肤病是小病,跟癌症比起来是小菜一碟。但其实不然,皮肤病如果久治不愈,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是巨大的折磨。今天,九叔就来盘点一下3种令人痛苦的皮肤病。
银屑病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疾病,具有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的特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银屑病患者数已超过万,约30%为中重度。
银屑病不是单纯的皮肤病,而是一个系统性疾病,可引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关节炎等广泛的共病。此外,银屑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常人难以想象,患者甚至陷入痛苦和绝望之中,产生轻生的念头,其抑郁症患病率也比较高。
目前,银屑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包括激素类药膏、维生素D3衍生物、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
1、激素类药膏
激素类药膏具有收缩血管、消炎的作用,常见的有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卤米松乳膏、氟米松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
2、维生素D3衍生物
维生素D3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可以抑制炎症和抑制免疫反应,常见的有卡泊三醇软膏、他卡西醇软膏等。
3、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及增殖,常见的有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甲氨蝶呤等。
4、生物制剂
适用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病情较重或有多种伴发疾病的患者,常见的有依奇珠单抗、司库其尤单抗、乌司奴单抗、特诺雅单抗、TNF-α抑制剂等。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皮肤病,民间称为“腰缠火丹”,大多是沿身体单侧的神经走向分布,不仅对皮肤产生损害,还伴有明显的神经痛。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为万人。
带状疱疹有多痛?可以说,没有经历过的人不足以回答。
带状疱疹在发作前、发作中、治愈后,都可能出现强烈疼痛,表现为钝痛、抽搐痛或电击样痛,伴有烧灼感,可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年老体弱者的疼痛感比较强烈。
尤其是后遗神经痛,约30%-50%持续超过1年,部分甚至长达10年以上。后遗神经痛的治疗难度大,容易造成焦虑、失眠,无法正常生活,甚至使患者产生轻生的念头,丧失活下去的信念。
目前,带状疱疹的治疗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抗病毒药
抗病毒药物适用于50岁以上患者、头颈部出现带状疱疹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药物种类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溴夫定、膦甲酸钠。
2、镇痛药
发病初期以治疗疼痛为主,常用的镇痛药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离子通道阻滞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阿片类药物等。
3、神经营养药物
神经营养药物对缓解神经痛有一定作用,常用的有维生素B族、维生素C、谷维素、辅酶A等。
特应性湿疹特应性湿疹也叫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的炎症性皮肤病,与遗传过敏有关,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数据显示,5%-10%的成年人和10%-15%的儿童患有特应性皮炎,我国人口基数大,患者更是数以千万计。
作为皮肤科的“头号疾病”,特应性皮炎也是非致命性皮肤病里疾病负担最重的一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交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而且,特应性皮炎还属于免疫系统疾病,可引发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增加痛苦。
特应性湿疹的治疗药物有:
1、糖皮质激素药膏
糖皮质激素药膏是特应性皮炎的一线疗法,作用是控制炎症,减轻症状。使用时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皮损性质、部位及病情程度等,选择不同剂型和强度,强度可分为四级。
2、TCI药膏
TCI药膏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重要抗炎药物,常用于面颈部、褶皱部位、外生殖器部位,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推荐使用1%吡美莫司乳膏,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推荐使用0.03%(儿童)与0.1%(成人)他克莫司软膏。
3、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药物适用于伴有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合并症的患者,担不推荐长期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物。
4、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适用于重度特应性皮炎、常规疗法不易控制的患者,常见的有环孢素、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
5、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对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具有良好疗效,在医生的指导下,首次使用mg皮下注射,之后每2周mg皮下注射,约4~6个星期起效。
面对特应性皮炎,患者不要自暴自弃,而是要积极治疗,同时社会也不要忽视这个群体,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81-88.
[2]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张学军.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简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52(4):8.
[3]带状疱疹,一种容易延误的疾病.基层医讯.-12-0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