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消医生遇见了一件棘手的事。
一个1岁的小朋友,
混合喂养,
奶量还可以。
最近3月出现
腹泻、体重不长的现象
这可愁坏了孩子妈妈。
入院后
腹泻相关检查基本正常,
原以为是常见的
“牛奶蛋白过敏症”。
突然有一天,
孩子妈妈慌张的
拉着小消医生去看宝宝大便,
一条类似蚯蚓,
还在蠕动的肉色虫子,
出现在了粑粑里。
蛔虫
还是雌性蛔虫
跟下面这图一模一样
↓↓↓
小朋友的麻麻想不通:
平时生活很注意饮食卫生,
为什么还会患上蛔虫?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其实
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
主要寄生于小肠,
感染率与经济发展水平、
居住环境、饮食卫生习惯等相关。
部分地区感染率可达
70%以上。
农村高于城市,
儿童高于成人。
蛔虫病
是一种儿童最常见的
寄生虫病
儿童由于食入感染期虫卵
而被感染
经口吞入
是儿童感染的主要途径。
小儿饮食卫生习惯不良,
饭前便后不洗手,
喜欢吮指、
喜用嘴含东西,
虫卵很容易被带入口中。
此外
虫卵常被家畜、家禽、苍蝇携带
扩散污染食物及水源。
蛔虫感染发育史
↓↓↓
孩子肚子有虫,一般会有什么表现?表现1
婴幼儿无原因烦躁哭闹,
大孩子经常阵发性腹痛,
以肚脐周围或稍上方为主,
夜间更明显,
热敷肚脐后会缓解。
表现2
夜间睡觉
孩子翻滚烦躁、磨牙,
夜间常挠阴部或者肛门附近。
表现3
孩子食欲不振,
厌食或者胃口很好
但体重不长,
面*肌瘦。
小消医生的谣言粉碎机
需要指出
↓↓第一个↓↓
个别宝宝出现面部白斑(俗称虫斑)
或者指尖白色斑点,
与肠道寄生虫没有关系。
“虫斑”是白色糠疹,
又称单纯糠疹,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皮肤病,
好发于儿童,
但也可见于青壮年,
常见于面部,
颈部及上肢也可以发生。
↓↓第二个↓↓
指甲上有白点
往往是由于微小外伤引起的,
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
与寄生虫、微量元素缺乏有关系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
↓↓第三个↓↓
不是所有夜间磨牙
都是有肚子有虫的表现。
部分患儿因肠道寄生虫损伤
引起消化不良、肚子隐痛。
更主要原因有
A
处于替牙期的儿童,
为适应上下牙齿磨合
有些孩子会出现夜磨牙;
B
精神紧张
(焦虑、压抑、情绪不稳定)、
消化不良也会引起磨牙;
C
一些全身性疾病
(儿童营养缺乏、内分泌紊乱)
等多种因素都会引起磨牙。
做什么检查能发现这个病?主要靠实验室检查
↓↓↓
粪便查出蛔虫卵,可确诊;
但阴性者也不能排除,
若仅雄虫寄生,
则查不到虫卵。
疑为蛔虫性肺炎时,
痰中找到蛔蚴可确诊;
胆道造影、
内窥镜检查、
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查蛔虫卵,
对胆道蛔虫病有诊断价值。
诊断较困难,
可行驱虫药物诊断性治疗,
如果排出或者吐出虫体则可诊断。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或血IgE明显升高,
仅仅提示可能寄生虫感染。
蛔虫排出来了,肚子里面还有吗?从感染期卵进入人体
到成虫开始产卵
大约需2个月。
成虫寿命约1年。
每条雌虫
每日排卵约24万个。
宿主体内的成虫数目
一般为一至数十条,
个别可达上千条。
所以
发现一只成虫,
说明体内仍有虫卵,
可能还有成虫。
蛔虫病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啥?蛔虫病通常首选驱虫药治疗,
其中常用药物包括
甲苯咪唑
(安乐士)
阿苯达唑
(肠虫清)
左旋咪唑
(驱钩蛔)
枸橼酸哌嗪
(驱蛔灵、六一宝塔糖)等。
这些驱虫药
能将肠道寄生虫麻痹
或杀死虫体,
使虫体排出体外。
两岁以内的幼儿
肝肾发育尚不完善,
药物会伤害幼儿的肝肾,
因此应慎用驱虫药。
小于二岁患儿
可使用枸橼酸哌嗪,
这些药物需要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此外,
有时可见服药后
引起蛔虫骚动和游走,
发生呕吐蛔虫现象等。
对严重感染者
往往需多次治疗才能治愈。
治疗中偶可出现蛔虫躁动现象,
有可能发生胆道蛔虫症。
如何预防蛔虫病?肠蛔虫感染
多数是由于
食用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
而引起的。
预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未煮熟的肉,
不喝生水,
不要吃不干净的食物,
尤其是掉到地上的食物,
外出就餐,
尽量不吃凉拌菜。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饭前饭后勤洗手,
尤其是上完厕所之后。
勤洗手勤剪指甲,
过了口欲期的宝宝
尽量不吸吮手指。
3
要定时对家里进行杀菌消*,
注意清洁家里的死角,
消*孩子的生活用具及玩具。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