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打怪”指南
--如何舒心地过一个夏天
作者:Syreen
编辑:Owen
排版:Becca
福特钠斯国际小组出品
夏至三庚便入伏,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尽管有很多人喜欢夏天,喜欢阳光、沙滩,喜欢热烈和奔放,然而夏天对于地球上的大多数居民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宜居的季节。极端的高温天气,湿度大的桑拿天都是人们身体健康的潜在危险,很多人会出现“苦夏”的症状,疲劳乏力、食欲不振,又或者是贪凉、直吹空调导致各种症状层出不穷。那么,如何才能舒心地度过炎炎夏日呢?本文列举了几个需要“严防死守”的问题,希望大家可以清凉度夏的同时,保持身体健康。
01
空调病
前几年的网友曾经总结过“度夏三宝”:wifi、西瓜和空调。相比古人来说,拥有空调的我们已经十分幸福,然而长时间吹空调势必对健康有所威胁。空调病就是长时间使用空调引发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包括常见的上呼吸道问题,主要表现为喉咙不适、流涕、咳嗽、咳痰等症状;较为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年纪大的人可能还会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更为严重的还可引起口眼歪斜,女性还可表现为月经不调、痛经等。
为什么会得“空调病”呢?这主要是空调房间的空气干燥、冷刺激以及微生物滋生而引起的。众所周知,长期空调环境下,空气湿度低,房间就会非常干冷,皮肤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散失大量水分,进而会出现皮肤干燥发痒、眼睛干涩等情况。
尤其要注意的是,由于空调房间的密闭性强、空气流动性差、长时间不开窗、阳光不足,非常容易滋生致病微生物。研究显示,在有空调的密闭房间内,5~6小时后,室内的氧气会下降13.2%,大肠埃希菌数量升高1.2%,白喉杆菌数量升高0.5%,其他呼吸道有害细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空调机的风管、滤网因不常清洗,也容易导致病菌和病*生存繁殖,当细菌和病*随着冷风被空调吹送出来后,易引发人体感染或过敏、哮喘等现象。
解决方案:
1.不要在空调房间里待时间过长,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2.合理调整室内温度,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5℃为宜,室内温度不低于26℃,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
3.长期在空调房间者,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室外活动时间,多喝水,加速体内新陈代谢。
4.不要让冷风直接吹在身上,大汗淋漓时不要直接吹冷风,注意对颈椎、膝关节等部位的保暖。
5.在相对密闭的空调房间里,严禁抽烟;定期清洗空调滤网等容易滋生微生物的零部件。
02
暑湿之邪
01暑邪
暑邪为中医术语。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立秋之前,有伤暑和中暑之别。起病缓,病情轻,为“伤暑”;发病急,病情重,为“中暑”。
暑邪伤人可表现为一系列阳热症状,如高热、心烦、面赤、脉洪大等;还可上扰心神,或侵犯头目,出现心胸烦闷不宁、头昏、目眩,腠理开泄而多汗;或是口渴喜饮,尿赤短少,气短、乏力,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除此之外,暑季气候炎热,有些地区常潮湿多雨,热蒸湿动,水气弥漫,暑邪携湿邪导致在临床上表现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还见身热不扬、四肢困倦、胸闷恶心、大便溏泄不爽等湿滞症状。如夏季的感冒,多属暑邪携湿邪而致,治疗当用“湿去热孤”之法。
例:
感冒(暑湿伤表证)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清热利湿
中暑(热证)治法:清热解暑
代表方: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白虎人参汤
02湿邪
湿邪为中医术语。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湿为长夏的主气。长夏,即夏至至处暑5个节气,时值夏秋之交,阳热尚盛,雨水且多,热蒸水腾,潮湿充斥,为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若湿气伤人致病,则为湿邪。湿邪为病,长夏居多,但四季均可发生,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水中作业等环境中感受湿邪所致。
湿邪可致泄泻、水肿、尿少等症;可致胸膈满闷、脘痞腹胀、食欲减退、排泄物和分泌物多滞涩不畅等;还可致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抑或是水肿、湿疹等病以下肢较为多见。
例:
水肿(水湿浸渍证)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代表方: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前方理气化湿利水,后方通阳利水,燥湿运脾
水肿(湿热壅盛证)治法:分利湿热
代表方:疏凿饮子加减。若湿热久羁,亦可化燥伤阴,故有水肿与伤阴并见之象,可用《伤寒论》猪苓汤,方中猪苓、茯苓、泽泻、滑石清利水邪,阿胶滋养阴血,共奏滋阴清热利水之功。
03
汗斑
“汗斑”,顾名思义,大家可能认为在出汗多的情况下容易得此病。实际上,出汗只能算是“汗斑”的帮凶,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皮肤的真菌感染。汗斑学名花斑糠疹,又称花斑癣、汗斑,是马拉色菌侵犯皮肤角质层所引起的表浅感染。
马拉色菌,是常见的人体寄居菌,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孢子相转为菌丝相并致病。发病与高温潮湿、多脂多汗、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及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有关。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以面颈、前胸、肩背、上臂、腋窝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多发。皮损初起为以毛孔为中心、境界清楚的点状斑疹,可为褐色、淡褐色、淡红色、淡*色或白色,逐渐增大至指甲盖大小,圆型或类圆形,邻近皮损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状,表面覆以糠秕状鳞屑(如图所示,预警!)。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轻度瘙痒。病程慢性,一般冬轻夏重,如不治疗常持续多年,传染性较弱。
防治:
患者应勤洗澡、勤换衣物,内衣应煮沸消*。
本病以外用药治疗为主,可选用各种抗真菌外用制剂,如联苯苄唑溶液或霜、咪康唑乳膏、克霉唑霜、复方雷琐辛擦剂等,疗程2~4周。20%~40%硫代硫酸钠溶液、2.5%二硫化硒、2%酮康唑洗剂外用也有效。皮损面积大、单纯外用疗效不佳者可口服抗真菌药。
“角簟碧纱厨,挥扇消烦闷。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
希望大家可以开心消消暑,快乐长长肉!(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参考文献
[1]朱华栋.远离“空调病”凉爽不止一“夏”[N].人民*协报,-06-03().
[2]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蒋胜.《中医综合傲视宝典(下)》:中医古籍出版社
[4]张学*.《皮肤性病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王屹洋-Syreen
北京大学医学部
基础医学院
FORTANASC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