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糠疹的症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了不起,河北这所大学上了焦点访谈他
TUhjnbcbe - 2021/2/15 18:12:00

北洋之家(id:bypm)

文/北洋君

这个国庆假期,

当朋友圈被范冰冰的偷税逃税事件

一次次刷屏、深深刺痛神经时,

前天,央视的《焦点访谈》15分钟节目,

让小编看得泪流满面!

她,叫侯朝茹,

保定学院历史系毕业生。

18年前,这个穿着白色背心,

甚至连镜头都不敢面对的腼腆女孩儿,

即将和他14位同学一起,

登上西行的列车,穿越“死亡之海”!

他们不是去探险,

更不是去旅游,

而是带着自己的户口,

决心一生扎根到祖国最偏远的县城!

18年后,这个腼腆的女孩,

早已成为讲台上铿锵有力的老师!

18年来,保定学院,

这所在全国并不算知名的大学,

有百余名跟侯朝茹一样的年轻人,

带着青春的梦想,

从家乡河北来到几千里之外的*且末县,

站在了三尺讲台上。

他们不是实习,也不是短暂的支教,

而是永远地留下来,

一站就是十几年。

当我们面对孩子

“长大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疑问时,

他们的故事,

是最好的答案!

NO.1

只有荒凉的沙漠,

没有荒凉的人生!

*且末县,

这个北部深入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小城,

是中国面积第二大的县,

却仅仅有6万人口!

在中国广阔的领土上,

且末,就是地图上一个小小红点!

一心想当老师的侯朝茹,

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

她和她的同学们,

一生的命运会因为这个万里之外的小城,

发生改变!

那是年的春天,

且末县因为严重缺少中学教师,

专门来到内地招聘教师。

他们去了很多大学招聘,

却没有给孩子们招来老师!

当他们来到保定学院时,

也只是为了碰碰运气,

没想到的是,

保定学院竟有余名优秀学生报名。

本来计划招聘七八名教师,

最后竟把名额增加到了15名。

河北的高校一批就有15名毕业生

志愿到且末任教,

这在且末教育史上前所未有。

最终,这15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

郑重签订了赴*就业协议书。

之前,这15个孩子都从未去过*,

更没有听说过且末……

年8月5日,

在保定火车站的站台上,

此起彼伏的道别声里,

有人拥抱哭泣,

有人强忍泪水。

要离开了,才明白考验只是刚刚开始。

他们从河北保定出发,

要途经5个省区,

历经多公里的行程。

那一天,一向都很坚强的侯朝茹,

她强忍着泪水,

不让自己哭出来!

因为她也不知道,

这一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侯朝茹的爹娘也来为女儿送行,

她笑着宽慰父母,

你们放心,我去那里是工作,

当老师还有寒暑假,

假期的时候,

我会回来看你们!

列车整整走了两天一夜,

从第一次看到沙漠的激动,

到一路走去全是沙漠的凄凉,

他们的心也从开始的豪情万丈,

变得焦虑起来。

从乌鲁木齐到且末,

他们又整整坐了6个多小时的汽车。

沙漠没有任何绿色,

没有任何生机,

当所有人的心情都快陷入绝望时,

他们看到了一块牌子:

征战“死亡”之海,

只有荒凉的沙漠,

没有荒凉的人生!

最终,经过五天四夜的辗转奔波,

大家终于走完了公里的漫漫征程,

到达了位于*南部的

天边小城——且末。

侯朝茹记得很清楚,

那是年8月12日上午,

15名毕业生们正式到且末县二中报到。

那天,迎接他们人太多了,

学校的领导来了,

县教育局的领导来了,

县*府的领导也来了,

他们早早已在校门前列队等候,

夹道欢迎这些远道而来的青年们。

眼前的大红横幅上

写着“热烈欢迎河北大学生到且末任教”,

而他们的脚下则是湿漉漉的路面。

且末是个严重缺水的地方,

为了他们到来,

且末县二中的师生们提前

把近百米的土路全洒上了水。

▲支教毕业生到达且末县后的第一张合影

▲支教毕业生在学校宿舍前的合影

看到眼前的一幕,

让所有人都忘记了旅途的劳顿。

“*土垫路、净水泼街”,

大家心里明白,

这是迎宾的最高礼遇!

也是从那一刻起,

这百米路也成了这些年轻人

决心用一生要走的路——

扎根且末,奉献青春!

NO.2

她是孩子们最尊敬的老师

18年前,当侯朝茹和其他14名同学

即将踏上奔赴西部的列车时,

面对送行的亲人、老师和同学们,

她是唯一没有落泪的女生。

她说:“分别不是为了流泪,

那一刻我心里想的都是远方。”

没想到,心中的“远方”

很快给侯朝茹来了个下马威。

恶劣的环境让她的身体

开始出现问题,嘴唇干裂、

咽喉疼痛、流鼻血……

刚到且末几天,

天突然间毫无征兆地昏暗下来,

正在上课的朝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瞬间呆住了。

沙暴漫天而来,

室内能见度不到2米,

到处是呛人的土味。

离家万里,

环境恶劣,

侯朝茹坦诚,

其实每个人都曾想到过离开,

但她和同学们没有人真的舍得离开!

年,一位初三班主任走了,

没有告诉学生们。

一个学生含着泪问朝茹:

“老师,是不是有一天您也会走?”

那一刻,她没有任何犹豫,

想都没想就回答:

“不!老师不走,老师会一直教你们!”

在这18年间,

从保定学院走出的支教毕业生,

没有一个人离开……

▲侯朝茹耐心地指导学生

18年来,侯朝茹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老师。

因为她,最像妈妈!

努尔曼古丽是个内向的

维吾尔族小姑娘,

高三那年,她的父亲因病去世了。

当天夜里,侯朝茹赶到她家,

她握住努尔曼古丽的手,

对她说:“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你帮助妈妈做了很多,

非常不容易,老师心疼你!”

▲侯朝茹是学生们最信任的老师

侯朝茹鼓励她做生活的强者,

这些话在这个小姑娘的心里

产生了巨大的动力,

那一年,她以优异的成绩

考入了中央民族大学。

▲侯朝茹的丈夫、同学、同事,庞胜利

侯朝茹的丈夫庞胜利,

也是第一批前往且末的十五人之一,

这些年,夫妻俩把情与心都献给了且末,

对自己的父母亲人,

侯朝茹却充满愧疚。

自从年做了母亲之后,

她才慢慢理解了

当年母亲为什么坚决不同意她的选择。

侯朝茹、庞胜利夫妇给儿子讲他们第一次到*的故事

年,侯朝茹和李桂枝

作为西部支教毕业生代表,

在保定学院进行了一次报告会。

河北金融学院的一名学生

得知消息后主动与学校联系,

原来她来自*,

是侯朝茹的学生,

去年刚刚考到保定来读大学。

她说,她对侯老师的感情无以言表,

侯老师是她最尊敬的老师。

▲在母校见到自己远在且末的学生,

侯朝茹难抑激动。张润摄

报告会上,侯朝茹做完报告后,

这名学生手捧鲜花走上台向她献花,

感谢师恩。

那一刻,事先并不知情的侯朝茹

和她的学生相拥而泣,

台下掌声雷动。

NO.3

周正国,三年才回一次家,

跟姑娘第一次见面就领证结婚

侯朝茹答应父母,

路途再远,寒暑假一定回家!

可他的同学周正国,

到了且末三年后,

才终于回了一次家!

周正国的家在阜平农村,

家庭条件不好,

高二那年,母亲生病去世,

他和哥哥、父亲相依为命。

上大学那年,

家里连多元的学费都拿不出来。

▲周正国在给学生们开班会

且末离家遥远,

周正国和同学们一样,

来了就打算把根扎下,

在学校的支持和担保之下,

周正国和几位同事从县信用社贷了款买房。

当时他的工资才元,

扣完贷款就所剩无几了。

没钱的日子里,

还吃过好多天的白水煮挂面。

冬天来临,为了省煤,

火炉能不烧就不烧,

宿舍里阴冷难耐,

晚上就到办公室里看书备课。

▲周正国和少数民族学生们一起过端午节包粽子

来到且末的第三年,

周正国惦记家中的父亲,

才准备回一趟老家。

从且末到阜平,

路费几乎要花上他将近一个月的工资,

为了这次回家,

他提前半年就开始攒钱。

来*18年了,

回去的次数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

提到日渐老去的父亲,

周正国的声音哽咽了,

“这么多年,亏欠最多就是他……”

▲这是周正国年探亲时,与父亲拍下的合影

最为传奇的是,

周正国不仅自己扎根*,

还“拐”了个保定姑娘一起建设*。

年,他回家探亲,

亲戚为他介绍了在老家一所

中学教书的女孩刘庆霞,

当时他马上要回学校,

没有时间见面,

就要了庆霞的手机号码。

▲刘庆霞和她的学生

回到*之后,

周正国主动发过去一条短信,

庆霞很快回了短信。

就这样,在工作之外,

周正国的心里好像

忽然之间有了小小的牵挂,

两个年轻人通过手机远程谈起恋爱。

▲刘庆霞给学生开班会

临近暑假的时候,

庆霞来电话郑重地说,

如果你暑假回来,我就嫁给你。

非常简短平静的一句话,

却分明是另一种方式的以身相许。

这让周正国的心激动得

如同巨浪滔天的大海,

很快便利用休假探了一次家。

这才第一次见到了

与他在电话里定了终身的人。

▲刘庆霞和学校老师

见面后的两天,

两个年轻人完成了生命

中最重要的几件事:

两家老人见面,领结婚证,

并决定庆霞辞去在老家的工作,

跟正国一起去*!

短短一周时间,

两个从未谋面的年轻人

走进了婚姻殿堂,

并肩携手支援*!

到了*,

庆霞被安排到遥远的塔城教书。

且末与塔城相距近千公里,

他们不得不再次相隔两地。

▲刘庆霞在讲课摄/河北日报贾恒

一年后,儿子出生了,

因为距离太远,教学任务重,

庆霞怀孕期间甚至生产的时候,

周正国也没赶到她身边。

孩子四五个月的时候,

庆霞就带着孩子回到了塔城工作岗位上,

周正国再次见到儿子的时候,

他已经9个月大了。

父子俩见面少,

儿子对爸爸的印象就是鼻子上的眼镜。

庆霞说,孩子很想爸爸,

刚学会说话时,

在路上见到戴眼镜的男人就追着喊爸爸。

3年后,庆霞终于调到了且末,

一家人终于在且末团圆幸福。

▲周正国和刘庆霞的儿子(绿衣)已经8岁了

在*生活十多年,

周正国已经成为“老且末人”了,

他说,每次回保定老家,

都会有一种复杂的情感萦绕心头。

“回不去的故乡”,

说得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感受吧。

NO.4

我和弟弟当同事

父母也成了且末人

▲把*视作自己第二故乡的赵艳菊

年4月,

且末县又来保定学院招聘教师了,

早就向往着*的赵艳菊

没有跟父母商量就报了名!

没想到父亲二话没说表示支持。

来到且末之后虽然生活艰苦,

但热爱教学事业的她

很快就克服了各种困难,

成为了教学骨干!

▲在*且末支教的保定学院毕业生们在一起欢度新年(从里到外依次为李桂枝、赵艳菊、井慧芳)

最让赵艳菊骄傲的,

是她的弟弟!

年,同是保定学院毕业的弟弟赵国宝,

也报名来到了*,

来到了且末,姐弟俩成了同事!

毕业前,弟弟已经在保定应聘成功,

但赵艳菊的一个

“小宝,我们这边缺老师,你来不来?”

还是让他下定了来*的决心。

▲赵艳菊的弟弟、同事赵国宝

赵艳菊说:我的心里很矛盾,

我在*,我的大弟弟在广西,

如果小弟弟再来*,父母怎么办?

他们身边就一个孩子也没有了!

可是,让姐弟俩感动的是,

年5月,

他们父母也背着行囊踏上了来*的火车。

他们的行李并不多,

因为老家那几间大瓦房已经更名改姓,

母亲攒了一辈子的盆盆罐罐也都丢下了,

相信他们在离开故乡的那一刻是舍不得的,

但他们没犹豫,

相互搀扶着来到了且末。

▲赵艳菊、赵国宝姐弟俩都已在且末成家立业,一家人在且末的合影让人动容

赵艳菊姐弟俩在车站

接到父母的时候,

面对着两位老人竟不知道说什么好。

那年春节,赵艳菊的大弟弟

也从广西赶到且末,

他们一家人在*团圆了!

“你们要好好工作,

一定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父亲几句朴实的话深深震撼了姐弟俩的心。

赵艳菊说,她真想对着全世界大喊:

我们的父母就是这么伟大!

只有荒凉的沙漠,

没有荒凉的人生!

在20多岁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他们从保定学院走来,

告别家乡亲人,

走进西部,扎根西部。

李桂枝是中文系的

省级优秀毕业生,

还没毕业就有保定市的

好几家重点中学想与她签约,

但她还是选择了且末。

被称为“大漠侠侣”的

王伟江、王建超,

两人相约携手逐梦南疆。

她说:“那里可能更需要我!”

历史系毕业生杨广兴,

听说*招聘教师,

他第一时间赶过去,

当场就签了协议。

刘艳红,年到且末支教,

后来和杨广兴结为夫妻。

苏普,出发前几天母亲突然离世。

深明大义的父亲一句

“好男儿志在四方”,

让他流着泪踏上了西去的列车。

中文系毕业生辛忠起,

到且末两三年后,

由于对干旱气候的不适应,

他被诊断出毛发红糠疹,

但他从未退缩。

她叫荀轶娜,

来到且末三个月后,

正在讲课的时候,

她的嗓子突然就发不出声音,

说不出话,

学生们都看着她,

教师里安静得掉一根针都能听见……

那天,她对着孩子们哭了,

但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

从此,她带着耳机、挂着扩音器上课的

英文老师!

而荀轶娜的丈夫朱英豪,

年毕业奔赴且末的时候,

荀轶娜才刚步入保定学院的大门。

是且末这座小城,

将两颗文艺气质的心连到了一起。

这些可爱的面孔,

在美丽的*,

经过岁月的磨砺,

如同胡杨树、梭梭草一样,

深深地扎根在了那片土地之上。

▲且末县保定学院毕业生群体代表们在河东治沙站留影,大家多年前种下的梭梭,如今已经一人多高。(郭永利摄)

年,侯朝茹、李桂枝和同学们,

转眼已经在*且末待了14年了,

他们商量着,

给习总书记写一封信,

汇报他们在*的学习和生活。

写这封信,就是想把他们的选择,

他们的坚守,

他们十几年来的扎根西部的信念表达出来,

他们从未奢望过

会收到总书记的回信!

在年五四青年节前,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河北保定学院

西部支教毕业生代表回信:

多年来,一批批有理想,

有担当的青年,

像你们一样在西部地区辛勤耕耘、

默默奉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贡献!

他更充满深情地说:你们响应国家号召,怀着执着的理想,奔赴条件艰苦的西部和边疆地,扎根基层教书育人,十几年如一日,写下了充满激情和奋斗的人生历程。你们的坚守、你们的事迹,令人感动。

18年了,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的胸襟;

18年了,他们在祖国最远的远方

奉献最美好的光阴;

18年了,因为坚持着最初的梦想,

他们的青春,拥有不一样的绽放;

18年了,他们更为孩子,

为祖国的明天,

插上了希望的翅膀!

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精神,

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坚守,他们的奉献,

更化作一种感召,

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比起明星、网红,

他们才是最值得年轻人崇拜的偶像!

本文参考:《绽放西部的青春与梦想》一书,感谢该书作者之一、保定学院宣传部副部长米建*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来源:北洋之家(ID:bypm),中国最有人文情怀的文化微刊!有温度,更有态度!

你以为这样就要结束了?

nonono小编还有一件事情求你们

快来看↓↓↓

亲爱的粉丝大大们,

每天

1
查看完整版本: 了不起,河北这所大学上了焦点访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