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糠疹的症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常见过敏性疾病诊疗指南3中国特应性皮炎
TUhjnbcbe - 2021/3/29 16:55:00

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于年2月发表在《中华皮肤科杂志》,结合近5年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在版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对特应性皮炎的定义、患病率、发病机制、分类、诊断、预防和治疗进行更新,可为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提供科学和权威的参考依据。

一、特应性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由于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故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AD患者往往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过去30年全球范围内AD患病率逐渐增加,发达国家儿童AD患病率达10%~20%,我国AD患病率的增加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和日本、韩国,但近10年来增长迅速。年我国采用Williams诊断标准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学龄期青少年(6~20岁)AD的总患病率为0.70%,年10城市学龄前儿童(1~7岁)的患病率为2.78%,年上海地区3~6岁儿童患病率达8.3%。年,采用临床医生诊断标准,我国12个城市1~7岁儿童AD患病率达到12.94%,1~12月婴儿AD患病率达30.48%。

二、临床表现

根据在不同年龄段的表现

婴儿期期(出生至2岁):皮损多分布于两颊、额部和头皮,皮疹以急性湿疹表现为主,后逐渐蔓延至四肢伸侧;

儿童期(2~12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不经过婴儿期而发生,多发生于面颈、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以亚急性和慢性皮损为主要表现,皮疹往往干燥肥厚,有明显苔藓样变;

青少年与成人期(12~60岁):皮损与儿童期类似,也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颈前等部位,也可发生于躯干、四肢、面部、手部,大部分呈干燥、肥厚性皮炎损害,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痒疹样;

老年期(60岁)是近几年来逐渐被重视的一个特殊类型,男性多于女性,皮疹通常严重而泛发,甚至出现红皮病。

根据实验室检查特征和皮肤炎症模式,可将AD分为若干类型:

①根据总IgE水平和是否有特异性IgE,分为内源型和外源型,内源型指血清总IgE水平正常(<KU/L),无特应性疾病史,缺乏过敏原特异性IgE;外源型指以高水平IgE为特征,有个人或家族性的特应性疾病史及食物和/或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增高;

②根据皮肤炎症模式,分为以Th2、Th22、Th17和Th1为主,或者几种混合的炎症模式,如儿童期AD以Th2型炎症为主,而成人期AD则以Th2/Th22型混合炎症为主,亚裔以Th2/Th17混合炎症为主。

三、AD的诊断

如果患者表现为湿疹样皮损,应当怀疑有AD的可能,需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结合临床表现和全面体检进行诊断。必要时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过敏原特异性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及斑贴试验等检测。A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表现多种多样,诊断需要一定标准。

Hanifin?Rajka标准和Williams标准

主要标准:皮肤瘙痒;

次要标准:①屈侧受累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皮疹;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在4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特应性疾病史;③近年来全身皮肤干燥史;④有屈侧湿疹(4岁以下儿童面颊部/前额和四肢伸侧湿疹);⑤2岁前发病(适用于4岁患者)。

确定诊断:主要标准+3条或3条以上次要标准。

张建中等提出的中国AD诊断标准:

①病程超过6个月的对称性湿疹;②特应性个人史和/或家族史(包括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③血清总IgE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或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2级或2级以上阳性)。

确定诊断:符合第1条,另外加2条或第3条中的任何1条即可诊断AD。此标准在诊断青少年和成人AD方面敏感性高于Hanifin?Rajka标准和Williams标准。

姚志荣等提出的中国儿童AD临床诊断标准:

①瘙痒;②典型的形态和部位(屈侧皮炎)或不典型的形态和部位同时伴发干皮症;③慢性或慢性复发性病程。

同时具备以上3条即可诊断AD。

典型的形态和部位(屈侧皮炎)包括儿童面部和肢端受累;非典型的形态和部位包括:①典型的湿疹样皮疹,发生在非屈侧部位(头皮皮炎、眼睑湿疹、乳头湿疹、外阴湿疹、钱币状湿疹、指尖湿疹、非特异性手部或足部皮炎/特应性冬季足、甲或甲周湿疹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湿疹样皮疹;②非典型湿疹样皮疹,单纯糠疹、唇炎、耳下和耳后/鼻下裂隙、痒疹、汗疱疹、丘疹性苔藓样变异。

此标准的敏感性也高于Hanifin?Rajka标准和Williams标准。Williams标准在过去数年中应用较广。

四、AD的一般治疗原则

治疗的目的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减少或减轻合并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正规和良好的治疗及疾病管理可使AD症状完全消退或显著改善,患者可享受正常生活。

1、疾病管理与患者教育

2、基础治疗(皮肤屏障回复、环境改善、食物干预、避免过敏原等)

3、外用药物治疗

4、系统治疗(口服药物合理使用)

5、紫外线疗法

6、瘙痒的治疗

7、抗微生物治疗

8、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9、中医中药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年2月第53卷第2期ChinJDermatol,February,Vol.53,No.2

最后,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过敏性疾病可以联系过敏园,期待在过敏性疾病“四位一体”诊疗各个环节和您进一步交流,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见过敏性疾病诊疗指南3中国特应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