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糠疹的症状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优卡西汀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
TUhjnbcbe - 2021/4/23 16:48:00
北京看白癜风那家比较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什么是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特应性皮炎又称为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内源性湿疹等,以剧烈瘙痒、皮肤干燥和皮疹为特征,属湿疹中最难治疗的一种。特应性皮炎与遗传过敏有关,常见于有特应性疾病个人史或家族史的患者,包括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及特应性皮炎本身。特应性皮炎出发于婴儿和儿童,约40%的病例在青春期前自动消失,而少数患者直至成年才发病。

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有多高?儿童特应性皮炎是儿童常见疾病,全世界有5–20%儿童罹患特应性皮炎,日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发病较高,在美国超过20%的儿童受累。随着工业化程度及环境污染的加重,发病率不断增长,在过去的30年中翻了2-3倍。特应性皮炎通常初发于婴儿期,有资料显示,有60%的病例在1岁以内发病,5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85%,有超过50%的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在成年后继续易感。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超过万青少年受到特应性皮炎(湿疹)的困扰,儿童患者也达到万-万。4年城市学龄前儿童(1~7岁)的患病率为2.78%。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特应性皮炎在中国的发病率也逐步上升。

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病因是什么?儿童特应性皮炎病因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如同哮喘和其它特应性疾病,遗传、环境、生物等因素与本病关系密切。遗传因素:家谱分析和双生子研究中,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特应性体质和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特应性皮炎属于常染色体的优势遗传、多基因遗传疾病。如果父母一方有特应性素质,孩子有60%的机会成为特应性皮炎患者。如果父母双方均患,孩子患病的机会增加至80%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特别是工业化程度、城市居住、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特应性皮炎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免疫因素:80%特应性皮炎患者IgE升高。特应性皮炎存在免疫调节异常和细胞调节异常。变应性因素:一些变应原可以作用为特异性特应性触发因素,包括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食物变应原和微生物抗原。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包括动物的毛发皮屑、花粉、霉菌和屋尘螨。食物变应原,包括鸡蛋、牛奶、花生、大豆、坚果、鱼和小麦。儿童特应性皮炎在不同年龄段的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期在儿童中更为严重和持久,并且随着患者年龄增大,缓解期越来越长。大部分研究表明,大约60%的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在成年后继续易感。特应性皮炎皮损的分布随年龄不同,其特征表现多种多样。根据皮疹发生、发展和分布特点,可将特应性皮炎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成人期等三个阶段。婴儿期(1个月~2岁),表现为婴儿湿疹,皮损主要发生在两颊、额及头皮、颈部,个别病例可发展至躯干和四肢。皮损主要表现为渗出型和干燥型两种皮疹前者在临床上更为多见。典型表现为瘙痒性、红斑上密集的针尖大丘疹、丘疱疹、水疱和渗液,渗液干燥形成*色厚薄不一的痂皮,常因剧痒、搔抓、摩擦而致部分痂剥脱,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或伴鳞屑性、结痂、有时渗出的皮疹。尿布的区域常不被累及。儿童期(2~12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以不经过婴儿期,其皮损表现湿疹型和痒疹型,典型的发病部位在肘前窝、腘窝、腕屈侧。眼睑、面部和颈部。这个时期最主观的症状为瘙痒剧烈,因此皮损上可见大量抓痕继而感染,以致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青少年成人期(大于12岁),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多为局限性干燥性皮炎损害,红斑或丘疹,融合后皮肤浸润肥厚而呈苔藓样变,覆灰白色鳞屑。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和颈前及侧部,以屈侧为重,也可发生在面部和手背。特应性皮炎可以伴随有一系列皮肤特征性改变,包括干皮症、耳根裂纹、鱼鳞病、掌纹症、毛周角化症、皮肤感染倾向(特别是金*色葡萄球菌和单纯疱疹)、非特异性手足皮炎、乳头湿疹、唇炎、复发性结合膜炎、旦尼-莫根(Dennie-Morgan)眶下褶痕、眶周黑晕、苍白脸、白色糠疹、颈前皱褶、白色划痕/延迟发白等,这些体征有助于AD的辅助诊断。根据特应性皮炎合并全身过敏性疾病,可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前者仅表现为皮肤受累,后者合并其他特应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什么是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瘙痒-搔抓循环”?特应性皮炎的主要症状为瘙痒。瘙痒会引起搔抓,从而损伤皮肤,并刺激炎性反应的发生;随后炎性介质释放至皮肤而加重瘙痒程度,反过来引起更多的搔抓,如此循环往复。除了持续性的瘙痒-搔抓循环外,搔抓也会延缓皮肤的愈合过程,并导致苔藓样变及瘢痕形成。儿童特应性皮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哪些?尽管目前缺乏特应性皮炎对儿童生活质量影响的最终结论,但是很显然特应性皮炎与心理、家庭、社会、工作、学习问题及机体衰弱发病显著相关。近期有研究表明,在备受瘙痒/疼痛折磨的儿童及婴幼儿中,有超过80%的人感到自卑、烦恼和悲伤,同时其睡眠、学习均和社交受到严重影响。作为超抗原的细菌*素,尤其是由金*色葡萄球菌产生的*素,可触发或加重AD的症状。非变应性因素:破坏皮肤屏障的刺激或洗涤剂、搔抓、微生物定植(如金*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马拉色菌)。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也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特征有哪些?慢性病程,复发和缓解交替。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它病程不一,持续时间超过数月或数年,经历复发和缓解交替的慢性过程。瘙痒和皮疹是核心的临床特征。特应性皮炎的严重程度通常差别很大,从偶尔出现干燥、湿疹样的鳞屑性斑片(瘙痒的丘疹性损害),到身体的大部分出现表皮剥脱、出血和感染的损害。干皮症(皮肤干燥)是特应性皮炎的一项重要特征,同时见于患儿受累和未受累的皮肤。皮肤干燥,通过增加瘙痒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引起搔抓次数增多,从而促使特应性皮炎加重。皮肤炎症是这一疾病的核心特征内在的免疫学异常,导致对环境常见变应原和搔抓产生过度的瘙痒及炎症反应。

儿童特应性皮炎总结了以下10个要点:

1.患病率继续升高

版指南显示我国城市儿童中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患病率由2年的2.78%升高至年的10.2%;

新版共识提到该数字在年的一项大样本调查中已升高至12.94%,表明随着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AD的患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

2.正确看待过敏原检测

新版共识更详细地阐述了可能加重AD的变应原:

最重要的吸入性变应原是尘螨,花粉是季节性加重的因素;

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可能是婴儿期AD的诱因,但半数以上在5岁前缓解;

特别指出了镍过敏在AD患者中的普遍性。

在忌口方面,应正确地解读过敏原检测结果,临床表现和过敏史的指导意义更大,避免过度忌口而影响营养摄入。

3.FLG基因突变的作用

遗传易感性、免疫反应和皮肤屏障功能是AD发病机制的3个重要方面,其中皮肤屏障功能主要表现为角质层原始结构异常,与编码丝聚蛋白的FLG基因突变相关,在我国AD患者中,该基因突变的频率为26%~31.4%。

4.典型表现的动态变化

两版指南均阐述了AD典型表现的动态变化:

从婴儿期至儿童期,损害好发部位由头面部逐渐发展至躯干、四肢伸侧,然后又逐渐转至肘窝、腋窝等屈侧部位;

损害的基本特征由急性期湿疹表现,逐渐过渡至亚急性或慢性期改变。

5.重视特应性标志和不典型表现指导诊断的意义

鉴于AD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很高,特应性标志和不典型表现可作为临床医生的重要诊断依据。新版共识采用两个表详细阐述了这两部分内容,并附上了基于国内一项大型观察性研究的发生率。

在我国,AD的患者最常见的不典型表现包括毛周隆起(59.6%)、眼睑湿疹(50.0%)、耳廓/耳后/鼻孔下裂隙(47.3%)和口角唇炎(26.1%)。最常见的特应性标记为干皮症(79.2%)、Hertoghe征即眉毛外侧部分稀疏或消失(39.0%)和掌纹征(15.0%)。

6.国外诊断标准在我国的应用价值有待验证

当前,国内诊断AD仍主要采用Hanifin-Rajka标准和Williams标准,尤其是后者简便易行。

8.优卡西汀联合药物治疗

(1)优卡西汀+外用糖皮质激素安全性良好

口服优卡西汀联合外用糖皮质激素均为AD的一线治疗,根据强度不同,可分为弱效(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中效(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和曲安奈德乳膏)、强效(如糠酸莫米松)、超强效(如卤米松和氯倍他索乳膏)。

初治时应选用强度足够高的制剂(强效或超强效),炎症控制后逐渐过渡到弱、中效制剂;

儿童应选择弱中效制剂,或用润肤剂适当稀释乳膏,面部或外阴部位采用弱效激素。肥厚性皮损可封包治疗;

在使用润肤剂后10~15分钟外涂糖皮质激素软膏有助于提高渗透和减少用量;

新版共识特别强调了合理外用激素的安全性,应教育患者父母不能滥用,也无需过分恐惧。事实上,未获得控制的AD继发感染的风险更高。

(2)抗组胺药/抗炎症介质药物可能有益

(3)控制炎症就是预防感染,增强免疫力,坚持服用优卡西汀。

在无明显继发感染征象时口服抗菌药物无效,有明确感染时可短期使用抗菌药物。外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能减少金葡菌的定植率。

(4)系统使用免疫抑制剂须谨慎

对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持谨慎态度,不建议使用;

对使用环孢素、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持更加保守的态度,仅从超说明书用药和风险获益比两个方面对用药风险加以提醒,而未再详述具体用法用量。新版共识对使用生物制剂持反对态度。

优卡西汀口服液(粉),充分考虑了国内外的人种/种族差异,更多地采用了国内的研究数据,力求更贴切国内实际情况。在联合用药辅助各种治疗选择时,增加对医疗安全的考量,体现了在临床决策中重视风险-获益平衡的思维。增强自身体质,长期服用优卡西汀,调节免疫,预防不复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优卡西汀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