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糠疹的症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临床实用方剂辑录荆防败毒散
TUhjnbcbe - 2021/5/5 20:18:00

荆防败*散,出自明·《摄生众妙方》。


  羌活、柴胡、前胡、独活、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一钱五分(各4.5克),甘草五分(1.5克)。


  原方用散剂,每服15~30克,加生姜3片、薄荷3克,水煎服。现代临床多有饮片作汤剂。


  发汗解表,消疮止痛。


  疮肿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数。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性角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口腔感染、水痘等病症。


  1.忽性上呼吸道感染:以本方汤剂加减治疗59例,若体温38℃,可酌情加量。与炎琥宁注射液治疗59例对照。疗程均为3日。疗效评定以治疗3日内体温恢复正常,感冒症状全部消失,随访5日无变化即为痊愈。结果:痊愈36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2例。且治疗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山西中医》年第3期)


  2.病*性角膜炎:以本方汤剂合阿昔洛韦、贝复舒滴眼液、滴宁局部点眼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例(只眼),在上述西药滴眼基础上,加服维生素B2片,阿昔洛韦片治疗例(只眼)为对照。疗效评定以角膜上皮修复,角膜透明,荧光素染色(±),或视力提高4排以上为显效。结果:治疗2周,显效率50.79%;治疗2月,显效率85.19%。(《浙江中医杂志》年第12期)


  3.流行性腮腺炎:以本方改汤剂加减治疗例,分别根据辨证属温*入侵,邪在卫分;温*蕴郁,卫气同病;温*炽盛,内犯营血的不同进行加减。疗效评定以治疗1~3日,腮腺肿胀及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结果:显效50例,有效64例,无效6例。(《山西中医》年第2期)


  4.口腔感染:以本方改汤剂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例,治疗3~7日。疗效评定以用药1~3日内,全身自觉症状消失,白细胞总数正常,局部肿痛等症状消退为显效。结果:36例急性颔下淋巴结炎患者,显效32例,有效4例;24例颌下腺炎患者,显效13例,有效11例;46例冠周炎,显效22例,有效18例。其中6例在服本方的同时,每日静点青霉素针剂“总有效率达%。(《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第1期)


  5.水痘:以本方改汤剂加减治疗38例,疗程1~2周。疗效评定以疮疹全部结痂、干燥、体温正常,无合并皮肤感染为治愈。结果:治疗1~2周后,痊愈37例;未愈1例。(《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第4期)


  以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发汗解表,开泄皮毛,使风寒之邪随汗而解;柴胡、枳壳、桔梗调畅气机,川芎行血合营;羌活、茯苓化痰渗湿,三组合用;意在解表祛邪与疏通气血津液,甘草调和药性。祛风散寒之力较强,宜于外感风寒湿邪较重者。加入银翘,则更具清热解*消肿之功,对于温热所致之疮肿初起,疗效亦佳。


  正如《内经》所说:“汗之则疮已”,凡壅阻于皮肤血脉之间的*邪,可随汗而散。但在临床应用时要注意掌握两点:一是必须有发热恶寒等表证存在。二是必须是疮肿初起,对于疮疡已脓已溃,日久不敛,体质虚弱者,即使表证存在,亦不宜发汗太过。正如《伤寒论》说:“疮家,身虽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痉。”


  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妊娠高热、类风湿关节炎、眩晕、小儿痢疾、麦粒肿、结膜炎、眼睑皮肤炎、玫瑰糠疹、夜咳、寒哮、坐骨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炎、乳痈、痈、过敏性皮炎、老年性瘙痒症、髋关节滑膜炎、肾病蛋白尿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荆芥和防风均有良好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两药配伍使用,在抗炎和解热方面体现出协同作用,在镇痛方面亦有一定的加和作用。


  

(一)荆防败*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疮疡痢疾表寒证,散风祛湿功效宏。?


  (二)荆防败*宣时气,风温无汗用之灵,荆防羌独柴前草,川芎枳桔与茯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床实用方剂辑录荆防败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