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炎症因素和皮肤屏障功能异常两方面。目前认为特应性皮炎的发生,有显著的遗传背景。与工业化的进展,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室内外空气污染,胎儿生长,早期感染等有关。特应性皮炎一般在5岁之前发病,成年人也可能发病,但比较少。患者常感到皮肤极度瘙痒,搔抓后患处皮肤出现红肿、皲裂、渗出透明液,最后变硬、脱屑。有些患儿随年龄增长病情好转或康复,但皮肤仍较干燥和容易过敏,还有些患儿即使长大成人后,仍会受到特应性皮炎的困扰。
何谓“特应性”
准确把握特应性皮炎的定义和范畴,区别特应性皮炎与湿疹等皮肤病的关键在于对“特应性”的理解。“特应性”一词其含义为:
①有容易罹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
②对异种蛋白过敏;
③血清中IgE值高;
④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增多。
典型的特应性皮炎须具备①——④的同时并具备湿疹临床表现。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分类
1、外源性特应性皮炎
有个人或家族呼吸道过敏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血中总IgE水平升高,可检测出特异性变应原。见于70%的特应性皮炎患者。
2、内源性特应性皮炎::
患者没有家族呼吸道过敏史,血中总IgE水平正常。且不能检测出特异性变应原。早年发病,有干皮症。见于30%的特应性皮炎患者。
特应性皮炎的诱发因素
1、与变态反应的关系:呼吸道变态反应常与特应性皮炎相关。最常见的变应原有尘螨、花粉、动物皮屑和霉菌。
2、与食物变应原关系:主要见于患中度到重度的特异性皮炎的婴儿及儿童。牛奶、鸡蛋、花生大豆及小麦是最常见的变应原。进食鸡蛋常与特应性皮炎病情加重相关。对花生,鱼,坚果,贝类的反应有持久存在的倾向。
2,对微生物的反应:微生物尤其是金*色葡萄球菌,在特异性皮炎皮损处定植中超过90%以上。特异性皮炎患者也容易出现病*感染和浅表真菌感染。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分期与体征
根据不同年龄、发病部位和皮损形态学改变,将特应性皮炎分为3个临床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这些阶段也许会互相交叉,也许会因为某一阶段疾病的自愈而分隔。
婴儿期(出生——2岁):在婴儿阶段,多发于出生40天以后的婴儿,少数可在满月内发病。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湿疹,皮损好发于头皮、面部及肢体伸侧,耳郭处皲裂、渗液和结痂;尿布区一般不受累;患儿自觉剧烈瘙痒。约18个月龄时,特征性的屈侧(肘窝、腘窝)受累开始出现,并发生苔藓样变。至2岁时,80%左右的婴儿特应性皮炎会基本痊愈,余者进入儿童期。
儿童期(3——11岁):儿童期特应性皮炎可为婴儿期的继续,也可以是儿童期新发病。苔藓样变为其特征,表现为湿疹型和痒疹型。屈侧受累更明显,可波及颈部、腕屈侧和腹股沟区,皮损泛发者的小腿伸侧、双手、口周和眼周也可累及。即中医所称的‘四弯风’。
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12——20岁):皮损好发于面、颈、屈侧和躯干上部,主要症状为瘙痒、苔藓样变、痒疹、抓痕和结痂,皮肤干燥和苔藓样变仍是最显著的特征。面部常有一个典型的中央苍白区。大多数患者在20岁后病变自发性消退,少数严重者可持续至老年期。
特应性皮炎辅助诊断的体征
特应性皮炎可以伴随有一系列皮肤特征性改变,包括干皮症、耳根裂隙、鱼鳞病、掌纹症、毛囊角化、眶下皱褶、眶囊黑晕、毛周隆起、非特异性手足皮炎、白色糠疹、颈前皱褶、乳头湿疹、复发性结合膜炎、白色划痕征等。
特应性皮炎与湿疹的区别与联系
虽然目前的教科书及参考书将特应性皮炎和湿疹分开论述,但国际上总的学术观点是倾向于不存在原因不明的湿疹,湿疹只是暂时的诊断名词,随着研究的进展,找到了病因的湿疹就诊断为相应的皮炎了
特应性皮炎早期表现与婴儿的普通湿疹非常相似。如面部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还会出现对称性红斑及鳞屑,严重时出现红肿、小水疱、糜烂及渗出等,常伴有很明显的瘙痒,但两者还是各有自身特点的。
一,特应性皮炎与普通湿疹相比,一般症状较重。后者的皮疹比较局限,仅发生在患儿身体的某个部位,如脸颊部、手背等;而前者的皮疹范围更为广泛,常常波及患儿的头皮、耳根,严重时躯干、四肢包括手背和足背均可受累,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其颈部、肘窝、腘窝逐渐出现典型的肥厚、苔藓样皮疹。
二,特应性皮炎与普通湿疹相比更容易复发。特应性皮炎患儿病情时轻时重,病程常持续>3个月。
三,特应性皮炎患儿皮肤可异常干燥、粗糙,而且60%——70%的患儿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或特应性皮炎的家族史。
四,特应性皮炎患儿可有面色苍白、眼圈发黑、鱼鳞病、弥漫性头皮屑、唇炎等表现。
目前的湿疹如耳部湿疹、乳房湿疹和手部湿疹等,许多都是特应性皮炎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表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