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滋阴法在皮肤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今天就来一起学习皮肤科的滋阴十法。
滋阴疗法是指生津增液、补血、滋填精髓的治疗方法。
在以往医论中,从内科杂病、温热病方面阐述较多,然而,许多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与阴虚、血亏、精乏有关。
《证治准绳·疡医》中有:“疮疡之作,皆由膏梁厚味、醇酒、炙煿,房劳过度,七情郁火,阴虚阳辏,精虚气节,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荣卫虚弱,外邪所袭,气血受损而为患”。
《疡科心得集》亦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邪必凑之”。
《外科证治全书》在论述“白疕”时,不仅描述典型的临床证候,而且指明发病原因与治疗大法:“多患于血虚体瘦之人,生血润肤饮主之;用猪脂搽之”。
综观上述文献说明,阴、血、精、液的虚损确为许多皮肤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因此,滋阴法乃是治疗皮肤病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则。现结合不同种类皮肤病,分别施予滋阴十法。
01滋阴宣解法六淫外邪侵犯人体,皮毛首当其冲,特别是风、暑、燥、火皆为阳邪,更易伤津耗液。
吴鞠通说:“热之所过,其阴必伤”。
凡是素体阴虚,阳邪客于肌腠,尚未波及营血阶段,均可投之本法。
主症:突然发生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遍布全身,或如地图,或如点滴,偶见眼睑或口唇宣浮肿胀;
自觉灼热刺痒,发热,轻微咳嗽,咽干喉痛,口干喜饮,脉浮数,重按无力,舌质红苔少,或光苔,或苔花剥。
常见病:急性荨麻疹、急性点滴状银屑病、中*性红斑、酒性红斑、风疹、传染性红斑、颜面丹*等。
代表方剂:银翘散去豆豉,加丹皮、生地、大青叶,倍玄参方加减。
药用:银花、连翘、桔梗,荆芥、防风、炒牛蒡子、大青叶、生地、玄参、丹皮、绿豆衣、赤芍、甘草。
02滋阴清气法《温病条辨》有曰:“热之炽甚,津液立见消亡,则非白虎不可”。
可见,凡邪热客于气分,并有向营血波及倾向的气血两燔阶段,可用本法施治。
主症:周身或某一部位发生大片弥漫性红斑,手压则红晕呈暂时性消退,或在红斑上迅即出现针帽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和血疱等;
伴有壮热,烦渴,食少,全身乏力,小便短小,大便秘结;脉洪大有力,舌质红微绛,苔*微干。
常见病:麻疹样与猩红热样药疹、夏季皮炎、光*皮炎、植物-日光皮炎、离心性环状红斑,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红皮病(初期)等。
代表方剂:化斑汤加减。
药用:生石膏、寒水石、知母、生地、麦冬、沙参(西洋参)、紫草、红花、凌霄花、炒槐花、山药。
偏于*热损心加犀角(现均重用水牛角代替);偏于*热损肝加羚羊角。
03滋阴凉血法《血证论》曰:“血由火生,补血而不清火,则火终亢而不能生血,故滋血必用清火诸药。”
凡邪热波及血分,致使血热沸腾,逼迫血溢于肤之症,惟以甘寒滋其阴,火伏则血宁。
主症:四肢常能成批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针帽状紫癜;或者对称性发生丘疹、风团、水疱、血疱等皮损,严重时还会累及粘膜;
兼有轻重不等的发热,关节痛,周身困倦乏力,或见咯血、咳血,便血、衄血等;脉细数,舌质红绛苔少。
常见病:猩红热红斑、漆性皮炎,变应性亚败血症红斑、多形红斑、过敏性紫癜等。
代表方剂:凉血地*汤加减。
药用:生地、*连、炒山栀、玄参、*芩、甘草、炒丹皮、赤小豆、白薇、炒白芍、寒水石。
04滋阴除湿法湿邪有内内、外因之不同,然其内湿之生,皆由元气虚弱,故此法适用于阴虚生湿阶段,是因“壮水补阴,则真水运行而邪湿必无所容”之故。
主症:皮肤上除常见的多形性皮疹外,还能见到浸淫流水,遍布全身,甚则迁延日久难愈;或者经常反复,使之皮肤肥厚,状如苔藓;
自觉剧痒不适,伴有低热,烦渴,手足心热,小便短少,午后上述诸症有明显加重的趋向,脉濡细数,舌质红苔少或无苔。
常见病:湿疹、遗传过敏性皮炎、阴囊湿疹等。
代表方剂:滋阴除湿汤加减。
药用:生地、炒白芍、当归、玉竹、炒丹皮、茯苓、泽泻、赤小豆、沙参、*柏、石斛、泽兰等。
05滋阴润肤法燥邪伤人,变化多端。
“燥于外,则皮肤皴揭;燥于内,则精血枯涸;燥于上,则咽鼻干燥;燥于下,则便溺闭结”。
故凡是阳实阴虚,精血衰耗所致的皮肤病咸宜适用。
主症:皮肤干燥多屑,甚则粗糙,皲裂;毛发枯槁焦*,失去润泽;眼口鼻以及外阴等自然孔窍干涩;自觉瘙痒,入夜尤重。
兼有咽干唇燥,心烦易怒,小便短*,脉弦细数,舌质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苔。
常见病:老年性瘙痒病、毛发红糠疹、鱼鳞病、干燥综合征等。
代表方剂:滋燥养荣汤加减。
药用:熟地、生地、炒白芍、当归、甘草等。
燥在外加天冬、麦冬、沙参、玉竹、五味子;燥在内加枸杞、首乌、山药、苁蓉、鹿角胶;燥在上加玄参、麦冬、花粉;燥在下加桃仁、郁李仁、火麻仁等。
此外,人乳、牛乳、梨汁、蔗汁等甘柔濡润之品,时时服用,更有利于生津润燥,促使机体的康复。
06滋阴通络法滋阴通络法,又称甘寒通络法。
人之体质有阴、有阳、有平。然其素为阴虚之体,复被六淫外邪所袭,或从热化,或过服辛热之药,皆能损伤阴气。
阴气少,阳气多,病气胜,阳乘阴,故经络痞塞而化生内热,治宜滋阴通络。
主症:在皮里膜外常能扪及大小不等的结节或肿块,色泽淡红或暗红,或者肤色鲜红,有的痛不能忍,手难接近,得凉痛减,遇热痛增,严重时痛如刀割;有的酸痛相兼。
若日久不解,蕴化*热,*蚀蛀肉而成溃疡、坏死。伴有低热、五心烦热、口干喜饮,周身乏力,夜寐欠安。脉细数或沉涩,舌质红暗或挟瘀点,苔薄*或少苔。
常见病:红斑性肢痛症、皮肤变应性血管炎、硬红斑、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代表方剂:凉血五根汤加减。
药用:茜草根、瓜蒌根、板蓝根、白茅根、生地、丝瓜络、海桐皮、忍冬藤、白薇、玄参、川牛膝、炒丹皮等。
07滋阴降火法火之为病,其害甚大,其变迅速,其势甚显,其气甚暴。然实火为病者,十不过三四;虚火为患者,十尝有六。
因而,滋阴降火是应用广泛的重要法则之一。
主症:口唇、外阴等处反复发生糜烂或溃疡;兼有双目发赤或干涩、口苦、心烦失眠,声音嘶哑,自觉燥痒不适,脉细数,舌质红苔花剥或少苔。
常见病:白塞氏综合征、复发性口疮、粘膜扁平苔藓;皮肌炎(亚急性期)、亚急性系统红斑狼疮等。
代表方剂:滋阴降火汤加减。
药用:生地、熟地、当归、炒白芍、天冬、麦冬、炒白术、知母、*柏、生甘草、玄参、炒丹皮等。
08滋阴平肝法肝主藏血。血燥则肝急,肝血不足,肾气不荣,筋失濡养,肤表则疣赘丛生。
主症:在颜面、手背和足蹠等处,发生形如针帽至*豆大,乃至樱桃大的斑丘疹,或扁平丘疹,有的表面光滑,有的如聚黍样粗糙,拨之丝状物,状如莲蓬;
或在肛门四周发现多少不一、状如菜花样的疣赘,色泽灰白乌晦;或在颜面出现暗褐色角质增生,伴有面部烘热,皮肤燥痒,心烦易怒,咽燥口干,脉弦数,舌质红苔*微干。
常见病:扁平疣、寻常疣、老年角化病、尖锐湿疣、血管角化瘤等。
代表方剂:铲疣软坚汤加减。
药用:生龙牡、代赭石、生苡仁、玄参、茯苓、当归、赤白芍、柴胡、焦山栀、生地、首乌、炒白术等。
09滋阴熄风法邪热久羁不解,累及肝肾,灼伤癸水,致使真阴欲竭,虚风内旋,出现邪少虚多的证候。急予填补真阴且静虚风的方药。
主症:壮热不退,面赤,双目上视或斜视;烦躁不安,筋惕肉瞤,或手足蠕动与抽搐,交替出现,进而神疲无力,表情淡漠,昏睡不醒,时有欲脱之兆。
脉虚弱,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
常见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期)、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白塞氏综合征(精神症状)、天疱疮(后期)等。
代表方剂:大定风珠加减。
药用:生白芍、阿胶、生龟板、生地、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羚羊角、茯神、高丽参、炒丹皮、鳖甲、钩藤。
10滋阴补肾法凡肾阴不足,精不化血,以致肾之外华的毛发,缺乏营养来源,因此,从毛发的生长荣枯,可以窥测肾气的盛衰。
主症:中老年人头发花白,焦枯而不润泽,头部或眉部可见进行性斑块状毛发脱落,或有灰白色细小鳞屑,犹如麸皮,日久头发也逐渐稀疏脱落。
伴有头昏眼花,失眠健忘,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脉细弱,舌质红苔少。
常见病:虚性斑秃、白发、皮脂缺乏症,干性皮脂溢出等。
代表方剂:七宝美髯丹加减。
药用:首乌、茯苓、怀牛膝、当归、枸杞、菟丝子、生地、山茱萸、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等。
讨论滋阴法创于仲景,扬于丹溪,发挥于天士。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一书中,提出与皮肤病关系密切的基本原则:“九窍不和,都属胃病,阳土喜柔,偏恶刚燥”。
在皮肤病的滋阴诸法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脾胃之阴。
如病在阳明的斑;在太阴的丘疹、水疱、渗出、糜烂;在少阴的发枯、肤燥等无不与脾胃之阴的生化有关。
因此,只要胃能柔润,脾能升降,中州健运,在外能御六淫之邪的侵袭;在内有利于脏腑功能的协调。更何况土生金,金生水,肾气自足,气血中和,机体自能康复。
滋阴法在皮肤科的临床运用,往往是寓寄于汗、下、和、清、补五法之中,从而达到既治本又顾标,标本兼治的目的。
但滋阴药品以甘寒、咸寒居多,性偏滋腻,故凡是木火体质,病程较长,以及各种阴、精、血、液匮乏等所致的皮肤病,均可应用。
然湿热之证,则非所宜,否则有恋滞病邪,胶着难解之咎。
滋阴并不排除扶阳,要善于处理阴阳相引的关系。
一般而论,新发的,病位在表、在阳或半表半里的皮肤病,阴药与阳药之比为6:4,选用辛味气薄的阳药为宜,如防风、荆芥、藿香、佩兰、羌活、炒牛蒡子等。
久病的,病位在里,在阴的皮肤病,阴药与阳药之比为7:3,选用辛热味纯的阳药为佳,如制附片、肉桂、仙茅、仙灵脾等。
如果不懂得阴阳相抱,阴阳生化之理,言滋阴,只知用一派甘寒、咸寒柔润之品;言扶阳,单纯用大量辛热刚燥之品,其结果必然是“阳遇阳,则为焦枯;阴遇阴,则为寂灭”。
本文选摘自《徐宜厚皮肤病临床经验辑要》,徐宜厚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年8月。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视频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