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生于头面部及胸背,表现为鲜红色斑片,表面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伴有不同程度瘙痒。脂溢性皮炎在临床按年龄可分为成人脂溢性皮炎和婴儿脂溢性皮炎
病因: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可能是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继发卵圆形糠秕孢子菌侵犯皮肤,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导致皮肤炎症,还与遗传、饮食、精神等因素有关。
好发人群
两周至一岁半的婴幼儿。年龄为20~60岁成人。油性皮肤者。酗酒人群。精神抑郁患者。患有痤疮、酒糟鼻、银屑病等皮肤病的患者。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
典型症状
头皮脂溢性皮炎:鳞屑型常呈小片糠秕状脱屑,鳞屑下皮肤可有轻度红斑或散在针头大小红色毛囊丘疹,头发干燥、细软、稀疏或脱落。结痂型可见头皮厚积片状、黏着油膩性*色或棕色痂,痂下炎症明显,间有糜烂渗出,可扩展至前额、耳后及其他皮脂溢出区域。
颜面部脂溢性皮炎:由头部蔓延而来,可见面部弥漫性红斑、脱屑,眉毛和胡须因搔抓而稀少,眼睑受波及出现眼睑炎。严重者可呈糜烂性溃疡,耳后有糜烂、潮红和皲裂表现。
皱褶部位脂溢性皮炎:如乳房下、腋窝、外生殖器、大腿内侧、腹股沟等处出现播散性摩擦性红斑,界限清楚,类似体癣,附着油腻鳞屑,可伴有渗出。
躯干脂溢性皮炎:躯干多在皮脂溢出部位及间擦部位发生红斑基础上油性屑,还可出现玫瑰糠疹样损害。
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治疗原则为去脂、消炎、杀菌、止痒,常用的药物有含抗真菌药的混合制剂,如复方咪康唑霜、复方益康唑霜,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吡美莫司软膏及他克莫司,可用于严重患者或低强度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少量渗出、糜烂部位可用1%雷凡诺尔锌氧油、氧化锌油或糊剂、1%金霉素或0.2%呋喃西林软膏。头部皮损可用含酮康唑的香波洗头,每周2次。
口服药物治疗:瘙痒剧烈时可予以止痒镇静剂,可补充维生素B6、维生素B2、复合维生素B或锌剂;有真菌感染或泛发性损害可用伊曲康唑,连服2~3周;有细菌感染时用四环素或红霉素;范围较大、炎症明显,甚至有红皮病倾向且无禁忌症时,可短期小量使用泼尼松,并可短期加用雷公藤多甙。
饮食调理
·应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蔬菜及水果,如西红柿、香蕉等,避免维生素缺乏。
·限制多糖及多脂食物的摄入,摄入过多可诱发疾病的发生。
·患者应禁止饮酒,少食辛辣、鱼虾、海鲜、牛肉、羊肉、狗肉、驴肉及油腻食物,有部分患者食用后可加重疾病发生。
日常护理
·避免各种刺激,勿强行剥除鳞屑。室温不要太高以免出汗过多,避免摩擦搔抓。
·应保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病人应该注意一般健康有适当运动和休息,精神放松。经常洗头,保持头发的清洁。
·日常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定期用温和的洗漱用品进行清洗,避免使用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
·注意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
如有症状加重,尽快皮肤科就诊。
(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