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传承
创新种树人种下的第棵树
全文个字,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
培根铸*,启智增慧。
大家好我是培根,青年中医师,业余种树。
■导言:世界不能缺少中医?一提到这个问题,就会有人反问,“没有中医时,人类就存在”,“西方没有中医,文明照样延续到现在,并且比东方文明更发达”……诸如此类争论,这些年间,我们也一直能从反对中医的各类博客、大V们的言论上看到。而中医的意义何在?价值何在?受到传媒的影响,我们很多朋友把中医了解的过于片面,认为中医是原始的、依靠个人经验的、不科学的,甚至与“骗子”联系在一起。要论证这个世界不能没有中医,就一定要把中医的本来面目、以及在当今社会中医的作用说清楚。中医能做的事情很多,笔者今天只从三个特殊的角度跟大家聊聊1中医可以让人们好好活着在我们的日常经验中,医院的各个科室,亦或者中医诊所,药店坐堂的医生等,所有的中医每天都在忙着治疗疾病。可与我们经验相悖的是,中医不仅仅局限于治疗已发现的疾病,所谓“上工治未病”。“未病”就是还没有形成的病,虽然张仲景在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中把“未病”定义为“已病”防传的层面上,并对后世造成了极大影响。但中医的奠基著作《*帝内经》绝不是在“已病”防传的层面上,而是以让人好好活着的层面来阐述医学与健康问题的。首先,《*帝内经》对男人、女人,在不同阶段、以生育能力作为基础做出划分,指出各个时期的不同点。然后告诉这些人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方位、季节、等等自然规律变化下应该做些什么,顺应规律者则可以延年益寿,即为“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中医把让人“好好活着”这个目标凝练成几句话: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恬淡虚无,精气内守。现代医学认为维系人体健康的四大基石:饮食、睡眠、运动、心态。这与多年前中医的观点完全重合,并且还少了一项。能让人好好活着,不生病、少生病,这个意义太大了,看官方发布的慢病发病率、死亡率、医疗费用占比等等数据,一目了然,并且触目惊心。上医院曾做在年过一个糖尿病流行病的数据调研,我国18岁以上自然人口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1.6%,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50.1%。我们知道糖尿病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而是代谢综合征的一种表现。代谢综合征用图示来表述的话,最终的归宿都将是心脏病、脑血管病、肾病或癌症。而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防止、减少、至少可以延缓发病,哪种医学能告诉人们该如何调整生活方式,从而远离疾病?当仁不让的说,唯有中医。2治病,中医有些独特的优势中医是一种基于实证的实用学科。中医能治病,这是几千年走下来一个民族的繁衍验证过来的。世界上没有一种骗术能够存在如此长时间而不被摒弃。但你可能会说,中医几千年都是在诡辩。其实恰恰相反,中医存续的每一天都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检视,它一天也没离开过病人,一天也没离开实践。中医直到今天仍然实用,就在于它的实用。相对于西医在全世界通用的标准而言,西医的治疗效果往往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以下场景:战争、自然灾害时的急救。抗生素的使用对感染类疾病的效果。借助物理、化学技术的进步提高病变的诊断水平。外科手术。在这些领域,因西医标准化流程和可靠的效果广泛被大众认可并接收。不过,我们也不要忽略西医的先天不足。首先是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进展决定着西医的发展进度。其次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模式依然是疾病模式,不能在疾病预防上起到作用。第三是一直保持自己独立学科的位置,完全排除精神、意识、心理、自然等在疾病发生、转归中的作用。因此,西医尽管并没有停下发展脚步,但至今为止还远远没有成为成熟的“人类医学”,而是停留在“生物医学”的阶段。中医治病,有时候更像是一门艺术。同一种病同一个医生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做法,同一种病不同医生的治疗方法也五花八门,不尽相同。这是否意味着中医没有标准,每个大夫都可以任意妄为呢?当然不是,中医也是有规矩、标准和流程的,制定者当然是中医学的奠基著作《*帝内经》以及第一本临床治疗著作《伤寒杂病论》。但是由于在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时期的中医大家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心得和体会,并且把自己的个人经验著成书,形成了中国各家学说和流派。于是大家可能见到的是对同一个的同一种病,不同的医生会开出不同的方子。中医自己内部的学术问题,与患者毫无关联,大家不必对此心存疑虑,患者应该